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8章 我才刚爆兵,你怎么就不行了(2/2)

李令顿时紧张起来,心里又不免疑惑。

一个海港而已,怎么能藏住整个国家的战略?

…………

得益于有事没事就挖地修路的李明,一路平稳,太后和公主一行很快就抵达了平州港。

阳光普照,春暖花开,东南风给岸边带来了淡淡的海腥味。

“这是……!”

李令望向窗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海港里,停泊着密密麻麻的船舶。

全是长宽数十丈的超级战舰,甲板上蒙着一层铁皮,漆皮在阳光下反射着油润的色泽,旌旗迎风飘扬。

李令脑海里只有四个字:

威武雄壮!

“这是……”

“这是刚造好下水的水师。”杨太后淡淡地回答。

造船……这就是刚才酒店那位懂哥水手吐槽的,大战之前就已经开建、战争时期仍然没有停工的大建?

原来是战船?!

战船之下,港口的栈桥附近,密密麻麻的是什么东西?

李令几乎把脑袋怼出去想看个真切,杨太后却将帘子快速拉上。

“外面有人,矜持些。”杨氏小声道。

不是,怎么这时候您反倒讲起礼法来了……李令无力吐槽。

向港口又前行了一段路程以后,马车缓缓停下。

不一会,窗外传来一个声音。

“太后殿下。”

声音苍老而恭敬,是房玄龄。

房相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在忙着看家吗?……李令正要开口。

杨太后用手势示意她别出声,隔着帘子,问房玄龄道:

“物资人员都准备妥当了?”

“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南下。请看。”房玄龄恭敬地回答,识相地退到一边,以免碍着太后殿下的视线。

杨氏这才撩开帘子。

“啊?!”李令不禁惊呼了一声,赶紧捂住嘴巴。

刚才在远处没有看清,港口上密集“堆积”的,是堆积成山的装甲、兵器、粮食等军用物资,以及一眼望不到头的士兵队列!

补给物资都装在柳条箱里,码得整整齐齐。

兵士更是排着整齐的队列,远看就像一方方豆腐,让强迫症十分满足。

“兵精粮足”四个字,在此时此刻具象化了。

“作战准备,不是加了钱、吹口气就能成的。舰船建造、士兵训练,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杨太后轻柔地说道:

“这些船是远征高句丽时便开始建造的,士兵也是在战前应征入伍的第一批士兵。

“直到近日,才算训练整备完成,可以投入作战。

“而在这之前,大明的主力部队就是李靖手上的八万人。这八万人吃得了多少粮?拿得了多少钱?

“把军费提得再高、民生压缩得再狠,又有什么用呢?”

李令这才恍然大悟。

大明迟迟不转入战时,原来不是优柔寡断,而是还没有到全力备战的时候。

“毕竟前线作战的士兵就只有这么些,不是钱花得多就能把人掰成两个用的。

“早早地压制国内经济、提高赋税,也只是将粮食从百姓家里转移到官家粮仓,放着霉烂而已。”

杨氏继续和风细雨地解释道:

“对战局改善寥寥,对国力却损害甚大。而国力,才是我们打赢这场仗的基础。”

李令完全明白了。

李明自然不是宋襄公那样迂腐仁弱的蠢货,该出手时就出手。

迟迟不动员,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那什么时候才是时机呢?”李令好奇地问。

杨氏嘴角勾勒,将车窗帘子一放。

“就是现在。”

…………

“恭送殿下大驾。”

皇家马车平稳地驶离了平州港。

李令脑子乱乱的,这是过多知识狂暴轰入大脑的后遗症。

母后说的可能有道理,可母后说的有道理不大可能。

整理思绪许久,她终于找到了那个不协调的来源。

这个问题,和那位“懂哥”水手一模一样。

“战场在山西,我们造那么多船干什么?”

对女儿的这个问题,杨氏只是微微一笑,望向窗外浩瀚无垠的海洋。

“谁说战场在山西?”

…………

长安,送走了贞观时代的最后一个冬天。

又到一年春暖时。

只是今年的长安没有花开。

因为街道的花草树木,都被铲走当柴火烧了。

柴米油盐,柴是第一位的。老百姓没钱买柴禾,那只能捞偏门了。

这当然是不被唐律所允许的。

但是法不责众,京城武侯卫根本管不住。

过了春节,朝廷正式改元,便是永庆元年。

大唐正式告别了使用了十六年的年号“贞观”,进入了新时代。

只是“新”并不意味着好。

永庆皇帝当政时,民生更差了,经济更差了,治安更差了。

连京城的武侯卫,在某位中年高级片儿警离开后,好像也变得越发不堪用了。

贞观皇帝退位还不到一年,一个兴盛的王朝就日益衰朽了下去。

转折点便是与大明的这场战争。

开战以来,国家日渐凋敝,经济萧条,民生萧索,大量人口逃荒。

大唐就像一个漏气的羊尿泡,肉眼可见地瘪了下去。

而造成如此现状的责任,老实说不在永庆皇帝。

这个娘们儿唧唧的新皇帝,虽然和变态的老爹和老弟相比,能力只能说差强人意吧,但人不坏。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位还不错的收成之君。

只可惜,现在不是正常的情况,而错不在他。

错在他那能力超强的老爹,在退位前干了平生最大的糊涂事——

没安排好接班事宜,惹恼了老十四李明。

“那位”殿下——现在成了那位“陛下”——是能惹的吗!

现在好了,李明向大唐宣战了。

可怜的永庆皇帝,哪是那位活阎王的对手呀!

只能稳稳地把上一代的黑锅背上。

皇帝灰头土脸、颜面扫地,百姓付出的代价则要昂贵得多。

长安最繁华的朱雀大街,路上没有行人,路两旁坐满了乞丐,就像谷地的麻雀似的。

啪嗒,啪嗒。

在灰暗的背景下,一位鲜活的少女踏破沉闷的空气,快步向太极宫朱雀门走去。

(本章完)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