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顔言仅用余光便知道丽才人在看自己,她不屑于回看,眨了下眼睛,仿佛对丽才人所说的秘密毫不在意。
丽才人瞬间感觉自己一拳打在棉花上,心中气闷不已。
“哎,那小宫女真是吓坏了,在臣妾的一再追问之下,她才说出实情。”她说完,看了一眼身边的捏紧拳头的德妃:“原来啊,之前三皇子落水,并非意外,而是被大皇子推下去的。”
她话音一落,舒妃便怒道:“当日,明明康儿身边就只有大皇子,大皇子的嫌疑最大,却死不承认,若不是有人揭穿此事,德妃怕是都不知道自己养了个什么好儿子!”
德妃也怒道:“太后后来传了懿旨,说阖宫上下寻找目击证人,还给高额的赏金都没人站出来,为何丽才人回宫不久,就有小宫女站出来指认大皇子?太后,臣妾怀疑,是有人故意陷害皇子,还请太后明察!”
舒妃冷笑一声:“丽才人位份不高,何苦冒着风险替小宫女站出来拆穿此事,平白与你结怨?只能说,此事一定都是真的,否则丽才人不会冒险。太后,臣妾相信丽才人所言,还请太后为臣妾和康儿做主,严惩大皇子,并且惩治德妃教养皇子不当之过。”
陶顔言现在真是看不懂了,丽才人不是跟太后不对付的吗?现在又站在舒妃这边对付德妃了?
太后看了看舒妃,又看了看德妃,最后目光落在丽才人身上:“虽然哀家确实想查明当日康儿落水的真相,可哀家对于你丽才人说的话却也持怀疑态度,以往哀家不是没着过你的算计,你在哀家这里,没有信用可言。”
太后说的直白,丽才人面上的表情快要维持不住,她这是帮了舒妃,帮太后的亲孙子,还被太后打脸?
可真是气啊!
“太后不信,可以传那小宫女来对峙。那小宫女说了,当时看见的,可不止她一个人,还有一个人在场。”丽才人说完,眼睛看向了站在陶贵妃身后的明月,一副看好戏的样子:“也不知陶贵妃的婢女回去之后有没有告诉娘娘,她当日,也在场。”
众人的目光都齐齐朝陶顔言这边看过来。
明月缩在袖子里的手牢牢攥紧,她一向稳重,但现在这一刻也免不了慌张起来。
太后眼神一眯:“陶贵妃,你这婢女若是作证,哀家倒是能信。”
丽才人一噎,气得又剜了陶顔言一眼,恨太后为何宁可信一个下人说的话,也不肯信自己说的!
明月看了眼自家主子,得了主子的眼色,这才上前跪下道:“太后娘娘,不是奴婢之前不来禀报,实在是奴婢隔得太远,确实看不清楚,不想妄断,这才没说的。”
舒妃冷冷道:“如今你说什么都是凭你一张嘴,你怕是胆小怕事,又一心包庇大皇子吧!”
舒妃一想到自己小小的瘦弱的儿子被人推下水,陶贵妃的婢女看见了却隐而不报,就气得恨不得把人拖下去打几十大板。
“还有陶贵妃,可别说你不知情啊?太后待你那么好,她的亲孙子被人推下水,你竟然冷眼旁观,你到底有没有对太后的孝顺之心?”舒妃冷冷地看着陶顔言,质问道。
陶顔言朝太后福了福:“太后恕罪,臣妾确实听明月说起过此事,但是明月那日确实隔得太远,又被树丛遮挡视线,真的没有看清楚事情的经过。臣妾当时是想着来回禀太后一声的,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两个孩子从接触到三皇子落水,就是一刹那的事,没看清怎好下定论呢,还望太后明察。”
丽才人眼神一暗,她可不能让陶贵妃今日轻易逃脱。她叹道:“太后,不如还是传了那小宫女上来,把当日的情景一五一十说一遍吧。”
太后给了秦公公一个眼神,秦公公便下去带人。
小宫女颤颤巍巍上殿,一上来就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你不要害怕,今日有哀家在,你把看到的都原原本本讲出来,哀家自会判断。”
小宫女这才微微抬头,看了看左右两边坐着的嫔妃,道:“求太后恕罪,奴婢之前听到了懿旨却不敢出面,一来是因为奴婢实在是人微言轻,不敢站出来;二来,是当时景象太过吓人,奴婢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