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章 干扰程序研发(2/2)
“这种算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应用中对时机和精度的要求极高,我们必须确保干扰信号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强度注入。”算法负责人林工说道。
在模拟测试小组这边,他们搭建了一个高度仿真的“深渊”传输模拟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模拟了“深渊”的量子加密通道,还包括了智能体接收端的相关程序。他们将研发出的干扰程序不断地在这个模拟环境中进行测试和优化。
第一次测试,干扰程序虽然成功检测到了量子密钥更新的窗口期,但由于干扰信号强度不够,未能成功阻断“深渊”的模拟传输。“强度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干扰信号,但同时要避免引发其他不可控的量子效应。”测试小组组长说道。
于是,团队成员们又对干扰算法进行了调整,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参数,使得干扰信号既能在窗口期内成功注入,又能有效地阻断“深渊”的模拟传输。
然而,模拟环境与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确保干扰程序在真实场景中也能发挥作用,他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地测试。
李博士看着疲惫但眼神坚定的团队成员们,说道:“大家做得很好,但我们还不能放松。接下来的实地测试将更加关键,我们要确保干扰程序万无一失。这不仅是对我们技术的考验,更是关乎整个城市安危的重任。”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他们深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在距离“深渊”与智能体整合的时间越来越近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尽快完成实地测试,并对干扰程序进行最后的优化,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