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想不出题目
在那庄严肃穆却又弥漫着紧张气息的审讯大堂之上,气氛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面对如此突如其来且无法逆转的局面——他们的叛乱计划已然全盘败露,所有的反抗都成了徒劳,乱党的那些个首领们在最初的惊愕过后,那原本嚣张跋扈的神情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抹不易察觉的慌乱。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不甘心就此失败,那股顽固的执念就像一团熊熊燃烧却又无法扑灭的火焰,在他们的心中疯狂地肆虐着。于是,他们妄图通过狡辩来为自己和手下开脱罪责,仿佛这样就能逃避即将到来的惩罚。
只见高昌国率先猛地挺直了腰板,瞪大了双眼,声嘶力竭地高喊着,那尖锐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堂中回荡,仿佛要冲破这沉重的枷锁。他的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唾沫星子随着他的叫嚷四处飞溅。他用那充满恶意的言辞污蔑大秦王朝实行残暴统治,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所谓百姓民不聊生的惨状,仿佛自己是那拯救苍生的英雄,而他们的叛乱则是一场正义的抗争。他说百姓们在大秦的统治下,每日都在饥饿与恐惧中挣扎,农田荒芜,商业凋零,整个国家就像一座即将崩塌的废墟。
然而,对于这种苍白无力的辩解,萧何只是冷冷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轻蔑和嘲讽。他那深邃的眼眸犹如寒潭一般,波澜不惊,根本不为所动。他在官场和政治斗争中被李斯带着,什么样的阴谋诡计、花言巧语没有见过,这种拙劣的狡辩在他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紧接着,他从容不迫地从怀中掏出一叠厚厚的文书,那文书被精心地用丝线装订着,纸张微微泛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他双手稳稳地捧着文书,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到大堂中央,向在场的所有人展示起来。
原来,这便是萧何收集整理好的关于大秦王朝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诸多福祉的详细记录。为了这份记录,萧何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派出了大量的人手,深入到大秦的各个角落,走访了无数的村庄、城镇,与各行各业的百姓进行交谈,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他还查阅了无数的官府档案,对大秦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大秦推行的各项利国利民政策,比如在农业方面,大秦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开凿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渠,将清澈的河水引入干涸的农田,使得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政府还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水利领域,大秦的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坚固耐用的堤坝和桥梁,有效地抵御了洪水的侵袭,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商业方面,大秦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里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那宽敞而威严的大堂之中,气氛本就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只见案台上摆放着一沓沓装订整齐的文书,这些详细的记录仿佛是从历史深处凝聚而来的力量,它们就像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匕首,闪烁着冰冷且不容置疑的光芒。每一把“匕首”都带着精准的锋芒,直直地朝着那乱党首领的心脏刺去。那乱党首领原本还在大堂之上唾沫横飞地狡辩着,妄图用他那一套歪理邪说来混淆视听,可当这一把把“匕首”刺来,他的狡辩瞬间就像被戳破的气球,变得不堪一击,脸上的嚣张与得意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惊恐与慌乱。
大堂里的众人,有身着官服、神情严肃的官员,有满脸质朴、怀揣着对公平正义渴望的百姓。他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这些文书之上,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起初,有些人的眼神中还带着一丝疑惑与不解,然而随着视线在文书上不断移动,他们的眼神逐渐明亮起来,脸上纷纷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那神情,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人突然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此刻,他们心中对大秦王朝的敬佩之情也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在心底油然而生。他们意识到,原来大秦王朝一直在默默地做着如此细致且公正的工作,为了这片土地的安稳与百姓的安宁,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