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时候进山打猎走得远了,晚上还会在山里露营。
露营自然要 生火了。
就算千叮咛万嘱咐的,谁又能保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
朱吾适总是强调安全第一。
时间长了,跟着他的人也都把这句话当成至理名言了。
大明没有建国之前,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人命不值钱。
现在呢,过上好日子了,确实应该谨慎一些。
因为粗心大意送了命可就不好了。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印第安人跟大明人已经混得很熟了。
有些大明士兵甚至跟印第安女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跑去找俞通渊问,能不能结婚。
俞通渊自然是很乐意的。
通婚是消除种族隔离最好的办法。
因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印第安男人也开始跟大明士兵称兄道弟了。
俞通渊让大明士兵没事儿就多教教他们汉语。
文化入侵也是消除种族隔离的好办法。
俞通渊忍了好几个月,终于,冬季到了。
他迫不及待地派人出发回大明去了。
俞通渊在新大陆搞建设的这段时间,大明也没闲着。
大明皇家集团一直在高速发展。
皇家步行街又入驻了好几个城市。
水泥公路也在建设当中。
杭州到应天府的公路日进斗金,其他人也是羡慕得不行。
于是应天府往北的两条水泥公路也被人给承包了。
一条是往正北方向,直达北京。
另一条斜着往西北方向,先到河南,然后从洛阳往西,直达长安。
作为著名的古都,长安还是很有发展必要的。
朱吾适倒是想修一条到四川的公路。
奈何技术方面实在是达不到啊。
一路上崇山峻岭太多了。
还有一个技术难题,那就是修桥。
这个时期,长江黄河不是没有桥,但都是浮桥。
正儿八经的第一座黄河大桥,是兰州中山桥,又被称为黄河第一桥。
始建于1908年,1909年八月竣工通行。
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
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
一百多年了,如今还可以使用。
那是五百多年后的事儿了。
就算大明现在的科技树一直在发展,能不能修建这么一座桥,朱吾适也不敢保证。
有意思的事儿,黄河上第一座浮桥也在兰州。
还是宋国公冯胜建造的,名叫镇远桥。
浮桥也可以用,但是太麻烦了,而且不太安全。
浮桥由24条木船托起,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期间连以木梁,铺以木板,围以木栏。
木桥以两根铁绳拴在两岸铸铁的将军柱上。
春天搭起来,冬天结冰前再拆除。
这座桥是黄河古桥中用得最久的,明清两代唯一能通行马车的黄河大桥。
直到后来被中山桥取代。
朱吾适肯定是希望一步到位的。
最次也得造一个中山桥那样的铁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