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秦腔”的出现,诸多故事被改编为戏曲,许多文人也都愿意将文采转变为稿费,从陕西行省传来的各种戏曲故事,宁夏行省的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全无半点理解上的阻碍。
所以李纲到来后,宁夏、陇右民间百姓对于朝廷认定的汉人身份也毫无抵触,尽管还是有部分死硬分子坚持自己是党项人,但已经形成不了任何影响力了。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广东行省的百姓,与一个陕西百姓,在生活习惯、语言、饮食方面的差异,都远大于西夏党项人与关中地区汉人的差异,更远大于党项人与广东百姓的差异。
既然广东人都认为自己也是汉人,那宁夏人为什么不也是汉人呢?
李利穿过尘土激荡的工地,兴致冲冲的跑到自己负责的路段片区,挥舞着手臂,大声喊:“朝廷从长安诸府派来了两个秦腔戏曲班,上头发了话,咱们连日劳作辛苦,便放两日休假,明日开始,都去看戏啊!”
他手下的俘虏工人们顿时欢呼了起来,有个党项汉人大喊:“李头儿,要唱甚戏,可有曲目?有《金沙滩》么?”
《金沙滩》讲的是前宋开国名将杨业杨无敌与辽兵死战的故事,礼部推广诸腔戏曲,民间文人便纷纷搞起了文艺创作,各种故事都被编排,对此王伦也持鼓励态度。
于是远在会宁府的杨志,私人出了一笔钱粮,雇佣了十多个民间艺人,将他祖上的故事也搬上了戏台。
毕竟有包拯包公的故事,这种事情也算不得违制犯禁,有意思的是,燕山府那里不怎么演《金沙滩》,毕竟辽国在密云县那里还修了无敌庙以纪念杨业,本地百姓也不大乐意听,总归是杨业打自己祖先的故事,听不得啊!
但《金沙滩》在秦腔流行地区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秦腔苍凉大气,戏曲演员又引入了不少军中搏杀的动作,这出戏曲就备受宁夏百姓的喜欢。
即便是王伦本人也没有预料到,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戏曲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甚至对于许多西夏俘虏修路工而言,朝廷的承诺遥遥无期,就指望着时不时前来犒赏俘虏的戏班们活着了。
“有!有《金沙滩》,还有《神通大将》,《长生殿》,曲目太多,洒家也记不得许多!”
“《长生殿》是个甚?新曲么?”有人发出疑问。
“唱的是唐朝玄宗皇帝与杨贵妃的故事,好着呢!”
人群顿时发出了失望的声音,他娘的谁愿意看皇帝与妃子的情情爱爱,真汉子就得看杨无敌、李嗣业,得看霍去病、关老爷,那才爽快!
李利摸了摸胡须,觉得有必要将修路工的情绪反馈一下,哪怕多唱一回《金沙滩》,也好比甚么《长生殿》了不是?
他本人听过一出《长生殿》,正演到唐玄宗与杨贵妃遭遇“安史之乱”那一段,戏曲唱词引用了白居易的《长恨歌》,那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他尤其喜欢。
但李利有一点好,他从不将自己的文人爱好强加于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