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章 (28)(2/2)
万喆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或少年面临不同的需求,基于此应厘清智能手表的细分市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不能过分强调安全而完全忽视娱乐属性。
“安全神器”不安全
对儿童智能设备过度娱乐化带来的隐患,国家已经重视起来。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儿童智能设备。其中指出,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自带App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及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等为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问题。
根据今年3月正式实施的《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儿童手表制造者需要在监护人控制应用程序中设置相应的功能,支持监护人能够对儿童智能手表及应用程序进行适当的控制,如社交娱乐、应用内付费、通信浏览等操作。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对国是直通车表示,随着儿童智能手表功能越来越丰富,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需要国家对相关行业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从防沉迷的角度来说,作为儿童智能设备的制造商,应该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使用规则。
“作为企业,要充分考虑产品受众。如果是面向青少年,监管责任应该更严格一些。”常莎说。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纠正对儿童智能手表的过度开发,既需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章和指南,也需要完善行业监管的配套举措。要通过严格的前置性审核、技术性管制和政策法规约束,综合性遏制儿童手表的“智能过头”问题。产品开发者须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责任心,及时下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功能。作为法定监护人,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正确使用儿童手表的教育引导,避免孩子过度依赖和沉迷其中,同时对孩子的消费行为要科学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