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作为科幻电影类型,不仅完成了现实主义表达,还进行了现代主义思想的表达。在表达“拯救人类”这一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宏大主题时,还嵌入了诸多现代元素,包括科技元素与现代人本思想元素,甚至还讨论了如何将AI的成长作为失去的女儿的成长。在影片结尾处,多个科学家图恒宇、多个女儿丫丫在虚拟空间中不同的空间位置出现,以折叠空间或五维空间的方式共存。这种设定犹如塔可夫斯基电影《索拉里斯》中死去的妻子、母亲以中微子妻子、母亲的具象形式在“思想之海”中进行物质性呈现一样。《流浪地球2》较为乐观地对《索拉里斯》进行了简单的模仿与浅思维化处理。虽然不及塔可夫斯基探讨得深入,但已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和一定的思想深度。《流浪地球2》从开始到结尾都在对“人”及“人的自动生成”进行探讨,一方面呈现出对AI的完美设想,另一方面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进入了一种抽象的思考,带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表面看起来是以一种类科幻的方式探讨地外文明,但其更深层的意味则在于探寻人存在的意义、信念及人类的终极问题等。与此主题相类似的还有电影《不虚此行》。电影里主人公因不能“与时俱进”地成为一个赚快钱的编剧,而以撰写悼词为生。但在与各种普通的逝者相遇时,他尝试去了解他们。在慰藉逝者与生者的过程中,主人公实现了对当下物欲生活与自我的超越,获得了关于“人的存在意义为何”的答案。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诗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为叙事的点题方向,将视觉化的盛唐诗歌和诗人呈现给当下观众。让观众在观影的三个小时里,不但享受了物理空间的“远方”,还共享了精神上的“诗”空间。他们在高适、李白二人“失意—得意”的循环往复和自由自在之间,体会生命的情动、权力意志以及终极自由。这部动画电影不但燃起了儿童在影院里背诵唐诗的冲动与参与热情,也勾起了成人情感世界里的感怀与悸动。它让观众随着高、李二人,进行全家狂欢、全影院空间狂欢,暂时从常规的、谨小慎微的“第一生活”进入到狂欢的、自由的“第二生活”,向人的精神性乌托邦之路行进。
一位俄罗斯思想家曾经说过,美是爱的呈现,真是实现爱的途径,爱是善的本质。电影《涉过愤怒的海》将家庭中爱的重要性,以寓言性的方式外化到大银幕上,旨在探讨什么是“爱”,什么是“真正的爱”。电影借着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讨论了这一问题,具有警世的意味:在物质极大丰富且异化的当下,如果“爱”从家庭空间中消失,也许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毁灭,还将是整个世界的幻灭。
艺术化的电影感:作者电影的精神探索之旅
当消费主义、市侩文化与娱乐至死大行其道之时,艺术电影犹如一股山间清泉,涤荡人的心灵与精神。与2022年相比,2023年的国产电影在艺术化处理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出现了多部反响良好的艺术电影。其中有的在国际上获得奖项,有的受到国内观众的好评,如《白塔之光》、《宇宙探索编辑部》、《河边的错误》、《不虚此行》、《傍晚向日葵》、《二手杰作》等。
这些影片有的讨论人的现代性问题,如《白塔之光》从一位普通美食博主的日常生活入手,讨论都市人与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及空旷空间的关系。在现代性与文明化情境的驱使下,都市人因为愈加的文明化、系统化而变得客气、礼貌,最终导致的是人的主体性、生命力与权力意志的流失。人和人的关系也变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后导致家庭结构的解体、爱情的瓦解与生命力的颓丧。可以说,这是一部讨论“存在”与“虚无”的电影。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来临,年轻电影人亦开始关注“生与死”问题,《脐带》从蒙古族与游牧文化的角度来讨论生死,以“反者道之动”的方式走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这是游牧文化对待死亡与爱的看法,整部电影在简洁的画面与简单的人物间呈现了作者电影的认知、情感与叙事张力,电影画面简洁、叙事节制而情感充沛,体现了电影感的魅力。同样进行此类创作的还有《傍晚向日葵》,在纯粹化的电影语言表达中,探讨回忆、疾病与生死问题,影片在贝拉·塔尔电影般凝重低沉的音乐节奏中行走、流淌,充满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电影《深海》在动画创作的手段上运用了繁复的色彩,其光怪陆离的大写意画面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既与光谱艺术类似,又与赵无极、朱德群的抽象绘画接近,是中国山水的现代写意,既有东方美学的宁静,亦带有西方美学中“酒神精神”的破坏力、摧毁力及创生力——“酒神精神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毁灭的意志,因为它在更深层次上展示了原始宇宙的力量”。《深海》中肆意挥洒的“粒子特效”创作形式,是具有中西杂糅特征的现代表达,如同赵无极对“风”“空和光线”表达的兴趣。赵无极认为这些无形的“明净”“纯粹”更有意思,但他“不想‘再现’,而是想通过对形状的并置与组合,来重新找回那平静水面之上漂浮的气流”。赵无极对“纯粹”“无”与“气氛”的关注,对当下艺术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对“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与“搏之不得”的“惚恍”之道,启示了一个新的探索之径。